中國網財經2月7日訊(記者安然 朱玲)日前,央行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,開店寶支付服務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開店寶支付”)福州分公司因七項違法違規行為,被沒收其違法所得18.22萬元,并處罰款628萬元。
業內分析指出,反洗錢和商戶管理上存在漏洞,是開店寶被處罰的主要原因之一、記者則注意到,其中明確提到“未按照要求反饋投訴處理問題。”而在黑貓投訴平臺,開店寶的投訴總量高達6.1萬條。
一邊是被用戶屢屢投訴,一邊是多項違規領央行高額罰單,在業內人士看來,背后指向的都是相關支付機構的“風控不力”。在被剝離上市公司體系的大背景下,開店寶后續仍面臨著怎么解合規難題。
平臺投訴量高達6.1萬條
來自河南濮陽的宋先生在啄木鳥平臺投訴稱,其在2025年6月接到推銷電話,對方自稱POS機售后推銷,以“更換新機”的名義為其推薦了開店寶POS機,并承諾沒有POS機不產生任何費用和保證金。
然而當宋先生下載了APP,并且刷了399元后,卻發現金額并沒有到自己的銀行賬戶。“當時跟我說都是秒到,但我刷了之后并沒有到賬?!?/p>
于是,宋先生找到業務人員詢問399元資金的去處。業務人員回復稱,“首刷扣的是履約金,只要使用滿半年,且半年內刷滿20萬,399元就自動返到綁定的儲蓄卡里?!?/p>
“這簡直就是欺詐?!彼蜗壬邮苤袊W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。面對宋先生的要求,業務員在數次推脫后最終拉黑其微信。此后,宋先生多次撥打客服熱線要求退還保證金,直到目前仍未得到反饋。
另有來自河南濟源的琚女士在啄木鳥平臺投訴稱:“當時一直給我強調399元是一筆流水,說激活以后退給我,但到現在都沒有給我。”
事實上,在黑貓投訴平臺,大量用戶都遇到與宋先生、琚女士相似的問題,即在收到推廣的POS機后,服務商以各種名義對首刷款項不予退還,金額多為299元、399元不等。而截至2月6日,開店寶的累計投訴量達6.1萬條,要高于多家同行的數據。
蘇寧金融高級研究院黃大智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,用戶首刷的保證金沒有到賬,應該是被代理商扣留以抵沖POS機硬件成本。支付機構的線下收單業務,涉及到代理機構,層層下放至業務員后,原有的合規舉措效力較低,從而出現這類欺騙、誘導用戶開通POS機的行為。”

博通咨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坦言,保證金不到賬有可能是代理商虛假宣傳所導致,其為了誘導持卡人申請POS機,增加銷售業績。但這些問題的背后,也反映出相關支付機構風控體系不健全,在消費者權益保護、合規展業等方面有待提升。
中國網財經記者就“對網友投訴的保證金問題作何回應?”等問題聯系開店寶支付進行核實與采訪,截至發稿,尚未得到回復。
業務違規被罰628萬元
值得一提的是,這并非開店寶支付首次收到罰單。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,其成立以來至少18次被罰。從金額來看,本次的628萬創下了其最高罰單記錄。
罰單信息顯示,其主要因其涉及七項違法行為類型,詳細包括:部分業務風控制度不健全;未按規定真實、完整地發送交易信息;未按規定停止為連續1年未發生交易的受理終端或收款碼提供收款服務;為不符合條件特約商戶提供T+0資金結算服務;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;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;未按照要求反饋投訴處理問題等。
中國網財經記者就“此次被罰詳細原因為何?”、“目前是否整改到位?”等問題聯系開店寶支付進行采訪,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。
王蓬博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,有兩點值得注意,第一、在反洗錢和商戶管理上依然存在漏洞,同樣是被處罰的主要原因之一;第二、有些新的處罰原因出現,比如未按規定停止為連續1年未發生交易的受理終端或收款碼提供收款服務。
“這說明央行在持續對POS機行業嚴監管的態度延續下,也在根據新的規定更新檢查內容,不斷與時俱進。” 王蓬博表示。
記者還注意到,這是開店寶被剝離上市公司體系后的首筆罰單。2016年,上市公司亞聯發展曾斥資9.45億元申請開店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開店寶科技”)45%股權,成為其第一大股東。而開店寶科技間接控股持牌支付機構,即開店寶支付。
去年11月25日,開店寶科技的45%股權,被大連永利商務發展有限公司(簡稱“永利發展”)競得。亞聯發展表示,2025年12月起,開店寶科技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。
而這場關于開店寶科技的股權拍賣,也外界解讀為“”。天眼查顯示,永利發展是亞聯發展的大股東。而永利發展的實際控制人、最大股東,與亞聯發展的董事長、法人,均為王永彬。對于外界的“”評價,記者亦未收到開店寶方面的回應。
一位支付人士指出,不論怎么,在剝離上市公司體系后,開店寶面臨的仍是合規難題。